先锋·理论
01 / 基于CiteSpace分析的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研究进展/郝江博/齐绍东
06 / 基于GIS的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聚落模式研究*/汪自强/万 敏
11 / 《山西风土记》晋东南楼屋的空间类型研究*/苏项锟/巨凯夫
17 / 层积并置与空间交织
——历史性城镇景观展示设计方法研究/付胜刚
22 / 新时期岭南建筑学派建筑创作理论建构的内涵研究*/向姝胤/向 科
26 / 浅析呼和浩特宗教建筑的历史变迁与影响/刘松洋
设计·技术
31 / 零碳建筑设计事务所
——High-tech Architect事务所碳光住宅回顾*
俞天琦/张亚雪/王奕文
36 / 采光与能耗耦合的建筑自适应表皮设计研究*/花梓淳/张龙巍/吴 斯/管睿婕
42 / 体育场仿生适应性表皮的仿生机制及设计流程研究*/赵 军/喻汝青/余 瑶
48 / 包头市青山区养护院模块化设计研究*/王伟栋/铁文艳/刘德宝
54 / 基于H2SFCA的养老设施空间可达性研究
——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*/隗剑秋/熊卓然/王文珊/肖靖宇
60 / 叠加与交互:增强现实技术下城市公共空间界面生成机制研究*/蒋明辉/张 帆
65 / 地域性特色在矿坑生态修复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*
杨 琳/王天炜/尚 静
70 / 基于建筑符号学的地域性工业建筑设计研究
——以拉萨500kV变电站项目为例*
朱殿之/马宏渊/马 蕾/李钰馨
75 / 工矿废弃地更新设计获奖作品(2013—2022)解读与创新设计方法研究
——以国际知名景观奖为例*/廖启鹏/闫玥霖/王媛媛/蔡思城/阮 鹏
80 / 老旧社区公共空间视觉行为偏好与优化策略
——基于眼动追踪的实证研究*/张颖异/张传腾
85 / 轻介入策略下既有建筑改造实践
——福州大学怡山校区科学楼/陈建东
规划·园林
89 / 道教“二十四治”圣境景观中的“壶天”空间组织模式研究*/陈 蔚/马 宁
94 / 高架桥下空间更新的功能适配策略研究
——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*/曹泓石/夏正伟/游昕劼
99 / 浙江省未来社区建筑场景营造体系研究/王 健/高 蔚
104 / 城市山前地区休闲发展潜力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
——以大连市中心城区为例/李 健/马美慧/孙嘉慧
110 / 基于TND理论的盐城市朝阳片区交往空间改造策略研究*/周庆华/徐媛媛
115 / 基于扎根范式的镇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研究
——以潮州市汤溪镇为例*/黄望益/何韶颖/葛润南
121 / 新时期沧州职教园区校城融合规划设计探索
魏泽华/吴邦銮/朱 沛/郑 强/刘萍萍
126 / 寒地城市韧性提升策略研究
——以大连龙王塘滨海小镇城市更新为例*
李思莹/孙洪涛/王法祥/李宇彤
131 /“新工业城市”背景下兰州城市空间形态变迁(1949—1978)*/许 皓
136 / 历史文化街区叙事场景构建更新研究
——以北京三眼井街区为例/孔 菲/陈 雳/张 潇
建筑遗产保护与研究
141 / 天津近代铁路建筑遗产类型及风格研究/贾永强/陈 雳
147 / 终南山佛教祖庭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*/党怡天/王 非
152 / 文化廊道视角下乡村文化遗产格局特征研究
——以长沙市为例*/钱巧云/焦 胜/胡加琦/肖凯尹
157 /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民居遗产保护策略探究
——以豫北单拐村为例*/陈继龙/安宗亚/刘淑梅/刘志宏
162 / 场所叙事下的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策略浅析
——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/蔡静盈
166 / 滇中地区三线工业遗存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/徐 盼/何俊萍
170 / 共享理念下建筑遗产活化利用设计策略刍议
——以苏州平江路董氏义庄、方宅为例/朱嘉懿/徐永利
176 /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地域性表达研究
——以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为例/周玄星/朱桂兰/苏 畅
180 / 珠三角旧村居历史形态要素利用研究
——以佛山市为例*/黄利华/焦 政/孙 丽/邬尚霖
